聯係方式:010-65256519

行業要聞

更多國產好鋼走向“深藍”

  稀土如何為海洋工程提供助益?答案是:海工鋼。

  日前,由江西理工大學、新餘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鋼集團)等單位完成的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鋼板高效製造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以下簡稱“海工鋼”項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成功研製出係列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鋼板並實現產業化。

  海洋環境複雜多變,深水、浪湧、低溫等多重複雜而苛刻的服役條件也對工程用鋼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海工鋼具有高強韌性、大熱量焊接、耐腐蝕、大厚度等特性,但製造難度大,導致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海工鋼依賴進口。

  在科研團隊看來,建設“鋼鐵強國”,關鍵技術要不來、買不來、等不來。

  “為此,新鋼集團聯合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國內鋼企,通過理論計算、實驗室和工業性試驗等係統研究,成功研製出係列高性能海工鋼並實現產業化。”新鋼集團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帥勇介紹,“海工鋼”項目主要攻破了兩個技術:一是“連鑄+軋製”流程製造特厚海工鋼板工藝技術取得新突破,解決了特厚板坯容易出現中心疏鬆偏析和表麵裂紋等質量缺陷難題,研製出的EH690鋼板認證厚度達到115毫米;二是集成創新海工鋼板製造流程工藝技術,開發了流程工藝集成技術,研發鋼坯軋製溫度、速度、壓下量多場耦合軋製新技術,係統優化淬火介質、回火溫度等熱處理工藝。

  據悉,該產品通過國際十大船級社認證,不僅在國內市場備受青睞,更是暢銷海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海工鋼綠色高效製造關鍵技術集成。

  “在接觸了海工鋼的設計與研發後,我們團隊逐漸發現,我國在海工鋼研究領域還有很多技術空白。”向海洋用鋼材料領域深處探索的“種子”在江西理工大學万赢娱乐电子游戏网址工程學院教授賴朝彬心中萌發。“空白意味著未知,也意味著有更多可能。”他說。

  試製過程中,賴朝彬帶領攻關團隊通過現場和線上指導,解決了海工鋼生產的一係列難題,使“海工鋼”項目成功“走出”實驗室,實現從理論到中試生產的無縫銜接。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該高性能海工鋼的最大創新點,莫過於成功在鋼種冶煉中添加了稀土氧化物。“此舉在解決高強韌性特厚規格板心部質量均質化這一世界難題的同時,更進一步強化了海工鋼最關鍵的抗低溫衝擊性能指標。”帥勇介紹,這一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顯著促進了行業科技進步,更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目前,相關產品已應用於我國“深海一號”平台等國內外十多個重大工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下一步,研發團隊還將開發-60℃極地專用海洋平台用鋼及高強度級別的耐海水腐蝕鋼。

  

×

業務谘詢

總業務谘詢 和我聯係

在線報名

二維碼

微信公眾號